在企业中,通过股权激励,建立与上游供应商和下游经销商战略合作关系,是企业实现细分行业寡头经营的良好选择。让供应商与经销商持有公司一定份额的股权,享有公司股权增值带来的收益,从而使得供应商和经销商与企业之间不仅仅是关联企业关系,更是成为了利益共同体。通过对股权激励方案的设计,最终实现供应商、企业、经销商等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共赢。
格力电器、海尔电器、泸州老窖等企业都通过经销商股权激励获得了很大的成功,比如泸州老窖于2006年11月底,向8名是泸州老窖的区域经销商定向增发1228.4万股份,增发价12.22元/股,锁定期为12个月,对经销商激励直接促进老窖的销售量大幅提升,再加上高端品牌“国窖1573”的推出以及中国白酒行业遇到好的发展机遇期,白酒提价,经销商大量进货,泸州老窖销量暴增一跃成为中国白酒行业的领跑者之一。
借用毛主席的话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,统一战线”,股权激励无疑在整合资源中是最好不过的桥梁和纽带。
投资方--打造利益共同体
随着信息化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,中国的市场竞争已经进入到快鱼吃慢鱼、大鱼吃小鱼的时代,在这种竞争格局下,谁先抢占人才、抢占定位、抢占客户,抢占各种资源,谁就能脱颖而出。
在这个过程中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是企业快速发展的不二法门,这就就像是卫星发射一样,只要给它一个适合的初速度,就能将卫星送入太空,而资本就是这种助推力量。让企业迅速占据寡头地位。
有一点需要明确的是,企业在股权融资过程中,财富是可以分享的,但是控制权不能分享,就外部投资人而言,要让他们做个“富有的哑巴”,即企业的话语权仍然在企业家手里,但是投资人的核心经济利益一点也不少。
所以,在企业融资的过程中,企业家应该以掌握好控制权为前提,缓慢有序地释放股权,以企业发展的终极目标为原点来支配股权的分配方式。
现在很多控股公司往往都是投资公司,很多大型集团的上市公司往往不是上层公司,而是下层的分子公司,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有一个的治理环境,在引入大量资本的时候避免失去控制权。
通过股权做好企业的顶层设计,在企业内部通过股权搭建核心人才梯队,吸附核心人才,在企业外部,通过股权并购整合快速获取市场规模,通过经销商、供应商、投资方的股权捆绑结成更紧密的利益相关者,最终通过资本市场的杠杆效应,点爆企业走向细分市场寡头地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