银行业多措并举积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

南京注册公司_吉客财务2019-06-29南京税务

摘要:银行业多措并举积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

当前,银行业面临不良贷款上升压力,风险防控备受关注。

近日,中国银监会召开2019年上半年全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工作暨经济金融形势分析(电视电话)会议时指出,据初步统计,截至6月末,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.81%,较今年一季度的1.75%小幅上升。值得关注的是,这已经是该数据连续第12个季度上升。

有分析人士认为,在去产能和经济下行的双重压力下,银行业不良贷款上升压力短期内难以逆转。在这种背景下,需加强银行业自律及行业监管。

第一时间防范金融风险

对于金融风险的防控,首要任务在于防患于未然。

近期,中国银监会发布了《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指引(征求意见稿)》,提出建立风险限额设定、超限额报告和处理制度,定期开展压力测试,设立风险总监等。

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认为,银行业金融机构业务发展很快,业务复杂化程度越来越高,尤其是在当前银行业风险加大的情况下,完善全面风险管理架构、方法、流程显得非常必要。该《指引》把所有风险放在一起整体考虑,提升银行对新型风险的认识和把握,是在原有各种风险管控基础上的综合升级,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。

据了解,目前,五大行都设有专门的风险总监,中小银行则一般由副行长分管风控工作,或者并不纳入高管序列。另外,去年年底,人民银行也组织了31家大中型商业银行开展2019年度金融稳定压力测试,包含信用风险压力测试、市场风险压力测试和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。

对此,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工作会议上表示,下半年将开展全面风险排查,强化风险排查的准确性和风险处置的有效性。强化责任落实的严肃性,落实好风险防控主体责任,落实好董事长作为风险防范第一责任人、行长作为风险控制第一责任人、监事长作为风险监督第一责任人的责任。落实好风险处置的主体责任,做到“风险在什么地方出现,就在什么地方化解”。

及时有效处理风险

多种迹象表明,在经济增速换挡期和结构调整期,银行面临的风险已经逐步暴露。

上述工作会议指出,今年下半年,要把防范化解风险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,有力维护金融稳定。其中,要激发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批量市场化处置不良资产的活力,提升地方资产管理公司有效参与不良资产处置的能力。

传统的不良资产处置主要依赖四大资产管理公司(AMC)。日前,据中国华融集团董事长赖小民透露,该集团过去十几年处理公司业不良贷款达6800亿元,仅今年以来就承接了1500亿元的项目。

此外,2014年7月至今,银监会陆续批准江苏、浙江、安徽等多地成立省级资产管理公司,在本省范围内开展金融不良资产批量收购业务。目前,这些机构也在本辖区发挥了一定作用。

据悉,商业银行今年推出的资产包将近2200多亿元,对比超过2万亿元的不良贷款余额,明显还需用更多的市场化手段来处理。其中,不良资产证券化就是正在探索的方式之一。

这方面的脚步正在加快,且规模有扩大趋势。今年年初,国务院批准6家商业银行500亿元的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额度。继5月份中国银行发行了规模3.01亿元的“中誉2019年第一期不良资产支持证券”,招商银行发行了规模2.33亿元的“和萃2019年第一期不良资产支持证券”之后,7月份,农业银行将发行规模高达30.64亿元的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。据了解,首批试点机构的其他银行相关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。

走出扶持实体与防范风险误区

防范风险是银行业稳健发展之本。但值得注意的是,把“防范金融风险”和“扶持实体经济”对立起来,是当前需要走出的误区。

正如兴业银行行长陶以平所言,要深刻认识金融服务业的本质属性,牢固树立金融衍生于经济、服务于经济的正确理念,坚持与实体经济共生共建共荣,不能掉入“脱实入虚”的陷阱。要始终牢记金融是提供信用、经营风险的行业这一基本实际。

面对资产质量的下降以及各种风险的逐步暴露,银行业的确需要承受巨大压力。但如果站在消极的一面,一味地强调“规避”,而非“主动应对”,帮助企业化解困难,对实体经济弊大于利。这个问题也引起不少业内人士的呼吁,例如,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就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,抽贷自保,最终受害的还是银行,银行更应该携手企业共渡难关。

除此之外,监管机构在防范道德风险的基础上,对不良贷款的容忍度是否应该有所调整,也应受到关注。

郑重声明:

本站部分文章均为互联网所得,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处理